“十三五”期间是我校“提升办学理念,深化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时期,图书馆作为学校办学的保障之一,要紧紧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方向,以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目标,以服务教学科研为中心,以服务读者为本,现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图书馆发展简要回顾

 “十二五”期间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全馆员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紧密围绕学校“十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抢抓机遇、拼搏进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资源建设成绩斐然。2011年以来,图书馆资源建设全面提速,2015年末纸质图书总量达114万册,5年合计新增图书24万册,占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的21%;数字资源建设突飞猛进,新增数据库7个,现有各类数据库22个,既有中外数字期刊数据库,也有视频教学数据库以及各类考试数据库,初步实现了数字资源类型的多样化;电子图书稳步增长,现有电子图书92万种,5年合计新增31万种;适应期刊数字化的潮流,电子期刊目前已达31077种,逐年削减了部分使用率不高的纸质学术期刊,纸质期刊采购总数量减少了15%;加大地方文献建设,营造馆藏特色,为“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提供资料室,设立袁德龙特藏室,“十二五”期间接受单位和个人捐赠的地方文献达2000余册;以图书外包方式完成11.6万册既有旧书的编目加工,全部实现了数据库管理。各类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全面满足了学校师生的科研、学习求知的需要,有力地保证了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

(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校园一卡通与文献管理系统、万欣机房管理系统的成功对接;改善服务窗口信息化条件,增设读者借阅信息显示屏,使师生读者能够适时地了解自己的借阅情况;增加存储设备,将我馆已有电子资源构建成本地镜像,存储容量达到33T2014年配置3台期刊钻孔机,提高了装订效率;2015年正式启用入馆门禁,改换汇文文献管理系统,实现自助刷卡复印、扫描一体化服务,使电子阅览及文献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读者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在借阅、读书、自习等环节上从读者出发,重视服务质量、改善阅读环境(延长期刊阅览时间,增加自修座位、休闲椅,更换北馆旧阅览桌,增加北馆打卡饮水机,改装节能灯,制作标牌标语等);清理占座,常抓不懈,营造出公平的阅览环境,培育和谐的阅览文化;连续举办三届“滁州学院读者活动月”活动,开展“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等评选活动,推动校园学风建设。

对馆藏资源、馆内布局做重大调整。拆除原行政办公区隔墙,恢复一楼容纳300座的期刊阅览室,增加了自修与内阅人数;为缓解库房涨架,配合院(部)迁移,对20万余册馆藏做重新布局。

改进并启动文献推介与宣传服务工作。首次开展“资源推介进院部”活动,使大家都能更加了解、熟悉、应用文献,由此知彼知己的精细服务达到提高文献效率的目标。配合院部,面向社会举办高校开放日,接待了来自滁州各校高中学生及家长及实验中学60余名高三学生集体参观,目前按照省教育厅对外开放指示,已开始接待校外读者内阅,并对政府及文化团体相关人员全面开放。

图书馆这些服务的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地改善了读者服务工作面貌,为师生提供了优质、便捷的信息服务。

(四)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图书馆重视制度,不断完善其内容。先后修订《读者手册》、《图书馆规章制度汇编》、《部室主任岗位职责》,制定《图书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手册》、《图书馆年终考核实施细则及评优规定》等,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2015年图书馆以引进了功能强大的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为契机,全面完善了业务工作流程,提高了图书馆业务管理水平。日常管理规范化、业务管理专业化,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为做好图书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学术辐射进一步增强。牢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引领当地文化的社会责任。五年中,向凤阳师范提供“高校信息化平台服务”, 在电子阅览室举办担子乡电子财务培训班,承担暑期市文化局委托的对全市图情继续教育工作,对全市中小学图书馆业务人员岗前培训,为人民医院培训文检业务,以及辅导外馆期刊装订等等,这些大大增强了本馆在地方化中的影响度。

二、“十三五”时期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网络融合、无线宽带接入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图书馆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各类局域网如“百川汇海”走向融合,互联网“无孔不入”,打破了原有行业边界,也促使图书馆行业获得转型的良机,使信息推送个性化、个体化、智能化成为现实。我馆已有良好的互联网应用基础,图书馆工作的许多领域可以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实现增值服务。

(二)困难与挑战

1、馆舍面积亟待扩容。目前生均馆藏164册,距1100的评估指标相去甚远。而亟待增长的藏书量却过早相遇藏书面积的阻碍,瓶颈效应阻碍了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2、馆藏各类型文献资源质量和结构难以满足学校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需要。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要求图书馆以高质量的学术文献保障教学科研的需求,同时提供充足的通识性文献满足广大学生提高应用型能力,另外与地方建设的关系紧密,社会贡献力将成为衡量应用型大学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需特别注意地方文献建设。我馆馆藏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学术型文献与应用型文献比例不协调,文献类型的品种少,尤其缺乏外文高端库和服务地方文化研究的稀缺库,特色资源捉襟见肘。

3、图书馆管理粗放化。已经实现网络化、现代化管理的领域,自动化系统的全部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图书馆业务工作和服务工作还存在许多管理空白,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性不高。

4、服务领域少、层次低、服务形式初级。我馆目前提供的服务还停留在传统领域,满足于传统的借借还还,虽然开展了电子阅览、读者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但服务层次低端,没有较高的服务资质,相应提示、报导、咨询、检索等业务仅处于一般服务水平。

5、高层次服务人才极度缺乏。专业队伍发展缓慢,人员匮乏,专业分布狭窄,工作人员与藏书比达到12.7万册,形成同类高校馆中最悬殊的状态。许多高层次的服务没有人有能力去做,相应型专业服务几乎为零。图书馆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生存的危机。

三、“十三五”时期图书馆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奋斗目标,瞄准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审核评估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抓实干提供服务为根本,以馆藏建设为核心,以馆藏质量为突破口,以增加投入、引进高层次服务人才为保障,全面提高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为我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发展思路

 ——馆舍功能规划与改造。根据“十三五”在校生的发展情况,图书馆须馆舍扩容至4.1万㎡,根据当前校园条件,2016年先期在现有馆舍基础上尽量增容,开启北馆综合性功能区的规划与建设,彻底改变南、北馆服务不对称状态。在此基础上,将南、北馆建设一个交流环境舒适、藏书空间充裕的集阅览、视听、讨论、教学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殿堂。

 ——打造馆藏特色化建设。文献建设着眼点尽力置于科技前沿及地方经济文化方面,尽可能多提供适合地方建设的文献;开启自建库建设业务,培育特色文献查询机制,力争早日形成馆藏的地方性,本土化特色。

 ——引进高层次服务人才。提供高层次服务,必须依靠拥有以图书馆专业知识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复合型知识的人才。针对今后遇到的退休减员,除逐年引进人才外,还需建立一套避免技术力量流失过快的用人机制,确保专业人员的净增长态势,进而形成一支队伍结构合理,学科分布广泛,承担基本服务与教学研究多方兼顾的馆员队伍。

 ——创新服务理念和形式。思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流的图书馆工作,必须以一流的图书馆建设理念为指导。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进一步明晰办馆理念,充分发挥全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创业精神,着力解决学校转型发展中图书馆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创新图书馆服务形式,为图书馆工作增光添彩。

 ——拓展服务领域,提高科学管理与服务水平。随着我校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加强,广大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深度和广度产生了进一步的要求,需要我馆适时扩大服务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文献保障。现代化服务需进一步提高,在移动技术服务方面争取达到服务无处不在,信息随处可查的自动化程度。实现射频技术对文献流通的管理,使文献管理系统功能更强,信息环境更优,读者用书更方便,将图书馆现今的“门户冷落”变为读者足不出户的阅读效益,从而达到比 “十二五”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十三五”建设,把图书馆着力打造成为管理科学、资源丰富、设施完善、功能先进、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氛围高雅的皖东地区一流的文献信息中心,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以及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

2具体目标

 ——每年新进图书7-8万册左右,藏书总量达150万册规模。

 ——加大电子资源建设力度。购置1-2个大型外文数据库(协调科研经费),增加6个以上中文数据库,使我馆专业数据库达到30个,电子图书达到150万种。

四、“十三五”时期图书馆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优化设备设施配置建设特色鲜明的图书馆

1、美化馆舍内外环境,布置休闲家具、励志字画、自助设备等,提升图书馆文化品味,为读者创造温馨、优雅、舒适的学习空间。

2、两个校区图书馆建设各有侧重,优化设施配置,琅琊校区凸显“人文”特色,如建设多功能阅览区、展览室等;会峰校区呈现“科学”特色,如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

改善文献资源结构提高文献建设的针对性

1、为教学科研建设“研究级藏书”,保障科学研究所需各类各型文献资料,同时重点保障本校科技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科研团队的文献需求。

2、为学生建设“通识级藏书”,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根据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建设目标,适当加强地理信息科学、物联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财务管理等重点建设专业的资源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创造智能图书馆

1、加强两个校区图书馆的信息化、智能化基础建设,根本改善图书馆服务的软硬件条件,改造升级会峰校区图书馆中心机房,用互联网无缝连接两个校区。

2、广泛建立自助式服务系统,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自主学习与研究的信息共享空间。

3、流通图书借还采用RFID技术,实行自助借阅。

4、学生自修室、存包柜、各类自主学习空间的管理,采用网络预约系统管理。

5、开通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完善移动设备图书馆数字服务,力争在每个读者移动设备上占有1—2个图书馆APP

6、建立一支学科馆员队伍,负责开展图书馆相关宣传、推介活动,使得图书馆更深入地走进读者。

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对外交流

1、拓展服务领域,除了为全校师生提供传统的书刊借阅、电子阅览、读者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之外,增加学科服务、情报服务等专业化的高水平服务。

2、积极参与全省乃至全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通过联合采购、集团采购等方式充实馆藏资源。

(五)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管理

1、引进高层次人才。因服务领域的拓展、服务层次的提高,加上退休人员的自然减员,约需引进10名高层次信息服务人员,作为各内设服务部门的业务骨干。

2、健全图书馆管理工作制度,优化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努力提高图书馆员工的科学管理能力和图书馆科学化管理水平。

总之,“十五”时期,将是我校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全馆人员将恪尽职守,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顺利通过审核评估和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